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说课稿

计算机的说课稿

时间:2024-07-12 17:05:07
计算机的说课稿(精选10篇)

计算机的说课稿(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计算机的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计算机的说课稿 篇1

大家好!今天我汇报的内容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版第4册第26课《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深入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及对象分析:

《认识计算机》是教材第4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系统组成,计算机主机,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内容。通过学习,教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深入理解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电脑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孩子们对计算机的发展及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不是很清晰。通过本节课学习孩子们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

但是由于以往我们只注重软件的应用,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却不十分了解。因此,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如何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寻求让学生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多与同学间进行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二、教学目标:

本课学习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式学习。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制订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3、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兴趣。

4、提高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互相合作意识品质。

三、教学环境:局域网环境

本课需要教师通过传奇或腾图软件进行演示操作,在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展示学生作品,因此要求在局域网环境中进行教学。

四、教法阐述

依据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本课时,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训练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

自己用电脑演示:由于小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多讲无益,对于简单只是干脆就不讲,让学生自己掌握,老师讲给予适当点拨。教师将基本的操作规则告诉学生,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了,因此,最后在总结时,学生对于刚才自己的劳动一定很在意,无论是发言的同学,还是听讲的同学,都会十分认真,可以很好的达到学习的目的。

2、任务设计、使学生会学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在这堂课中,每个小组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学生通过对所担的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完成。在教师的演示操作过程中,也只是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由学生被动听,而变为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因为是主动的做,将枯燥的知识练习暗藏于生动有趣的任务之中,不但使学生情绪饱满,而且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操作中,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上网搜索、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任务驱动,激趣导入

(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

(三)教师引导,巩固新知

(四)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具体阐述如下:

(一)激趣导入、讲授新知

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脑吗?会用电脑干什么?同学们会这么多呀!现在我可要考考你们了:看,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埃尼阿克)ENIAC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埃尼阿克,它于1946年生于美国,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同学们,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你们能通过自已的能力找到答案吗?

任务一:电脑发展史

如: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时期、组成器件、时间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5年~1955年)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5年~1965年)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年~1980年)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1980年~至今)

这一环节我把学生分成4人1小组,分工协作1位组长,2位搜索资料(不仅仅只有网上收搜索),1位加工整理,1位负责汇报。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看教材、或上网找资料自己完成任务。孩子们都有很强探索欲和表现欲,教师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自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到蕴含在其中的技能。在这种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做,有的孩子完不成任务会挫伤他的积极性,我认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这一环节他没有完成任务反而会促使他带着问题更好的学习。

讲解完后教师出示几幅现代微型机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再出示任务二。

任务二:计算机的分类(看书、老师课件)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运算器。CPU、控制器。主机、寄存器。内存、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计算机系统、外部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软件:系统软件 ……此处隐藏15327个字……意图: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做到追求不止,追求可持续的发展。

七、教学反思

我认为这一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情,巧妙设计了几个比较好的任务,让“游戏”贯穿整个课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层层深入,学习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将抽象的、复杂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一种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获取新知的成功和喜悦,在一种“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氛围中无形提升了信息素养。

存在的不足:虽然每个小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任务,但是我认为我的点评是不到位的,没有及时让学生说出他们为什么比其他组装的快,快在哪?我虽然强调了内存、鼠标、键盘、数据线的连接不能硬插,要注意看接口的方向,可是有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为了比赛还是硬插,这些问题我应该在教学设计时想到,但是当时只想到了学生的安全问题,从而忽略了这些细节,没有考虑到它的严重性,只是强调了让他们不能在带电的状态下进行操作,不要随意插拔电源,至于数据线插口有正反之分,插时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强调的还是不到位。时间的把握不是很好,导致某些环节草草收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计算机的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我的好朋友一计算机》是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云南省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3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学习计算机最基本的知识点,从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入手,讲解如何开机与关机,让学生对计算机世界有初步的了解。

二、说学生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由于身处农村,大多数孩子都没有见过电脑,只有极个别孩子家里有电脑,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由于大多数孩子是第一次接触电脑,特别兴奋,为了避免孩子因为兴奋,乱了课堂纪律,影响学习效果,所以课前再次讲解机房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将掌握一些电脑的常识,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有很大帮助,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精神、互帮互助的团体精神。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认知目标

认识计算机组成;学会开、关机步骤,掌握开、关机的方法;认识桌面、图标、鼠标;学会移动、单击鼠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机的开、关顺序

2、正确学会开、关机。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鼠标器的操作方法(指向、单击)。

五、说教法

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走进计算机世界,初步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掌握基本操作。因此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孩子在机房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多讲无益,对于简单的比如计算机有哪些部分组成,直接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发言,老师讲予适当点拨总结,可以很好的达到学习的目的。对于基本的操作规则要认真的讲解,比赛谁听得认真,看谁掌握的又快又好。随后就让学生自己操作,小组问互相比赛,互相帮助。最后在总结时,要多加表扬,增强孩子对电脑的兴趣,对孩子们今后学习好电脑打好基础。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任务驱动,激趣导入

(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

(三)教师引导,巩固新知

(四)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具体阐述如下:

(一)激趣导入讲授新知

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脑吗?电脑是做什么用的?你会用电脑吗?有些同学接触过电脑,既然同学们知道这么多,现在我可要考考你们了:一台计算机应该包括哪些东西?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自信心、观察力、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常见的计算机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部件。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看教材。孩子们都有很强探索欲和表现欲,教师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自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到蕴含在其中的技能。在这种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我认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这一环节他没有完成任务反而会促使他带着问题更好的学习。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

1、主机:主机里安装有很多重要部件,主机的后头有很多的接头盒插头,这些接头盒插头可与其他设备相连接。

2、显示器:常见的显示器有crt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两种。

3、键盘:键盘是输入信息的设备。

4、鼠标:鼠标也是输入信息的设备,它可以方便、准确地定位光标,并可向计算机发出简单的命令。

出示另外一个问题:如何开关机:

开机:

1、打开显示器电源

2、按下主机POWER按钮,打开主机电源。

启动成功。

同学们现在可以开机,请你旁边的同学做一下监督,看自己是否做的正确。

关机:

1、单击左下角“开始”按钮

2、单击“关机”

3、选择“关机”

4、单击“确定”。

同学们现在可以关机,请你旁边的同学做一下监督,看自己是否做的正确。

这一环节,不但让孩子主动去掌握学习方法,再通过老师的讲解并且亲自动手触摸一下,会加深孩子的记忆,从而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写出计算机各部分的名称。同桌检查、小组检查,老师检查,看一下有多少孩子掌握了本内容。

(四)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让学生把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回家考考家长,看家长是否知道,这样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如果家长回答不出来,会增加孩子们学习电脑的自信心。

总体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

《计算机的说课稿(精选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